其实禾苗萎缩病怎么办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禾苗萎缩病怎么办能治好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禾苗萎缩病怎么办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水稻田根系害虫怎么防治?
水稻田根系害虫一般很少发生,局部出现危害较重,已知的根系害虫有根结线虫、干尖线虫、红丝虫(红线虫),旱稻种植期根系害虫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还有旱稻孢囊线虫。
前天有农友在田间拍到根结线虫为害的水稻(见图1),根部长有根瘤,根结大小不等,被害的水稻由于吸收不了水分和养分,慢慢出现萎缩死亡。防治方法:先排干田水,24小时后用阿维菌素(B2)、噻唑膦、淡紫拟青霉+阿维菌素浇泼或喷药,应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促进根系生长,药后3天不灌水。
水稻干尖线虫是种传病害,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地有报道,受害水稻植株叶片会出现纸捻状干尖现象,田间大量稻叶叶尖白枯,稻穗有小穗头、颖花发育不全等现象。具体确诊需用显微镜观察稻颖壳内是否有大量干尖线虫。防治方法:尽量选用不带线虫的种子,播种前用杀螟丹及其混配制剂拌种,种子萌发期还可以用杀螟丹喷雾加强防治1次。
水稻红丝虫(红线虫)防治可选用呋喃丹(克百威)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晶体敌百虫拌细沙土撒施防治;防治旱稻孢囊线虫可选用毒死蜱、阿维菌素、丙溴磷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旱稻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剂撒施防治,也可用吡虫啉拌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稻苗未出齐,可以打药吗?该注意些什么?
为保证稻苗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当秧苗立针、青头后,及时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揭膜高温灼伤苗尖。
为了稻秧出齐苗要注意如下几点:
1、改进耕种技术,提高育秧水平。秧田的整理做到清除田间杂草,翻挖整平,泥化,平铺式盖膜1.7m,沟宽0.3m,墒长10-12m为宜,有利于通风降温,墒面平整无积水,播下的种子不陷入泥为好,有利出苗。
2、保证种子质量,实施精量播种。选择纯净无霉坏的种子,发芽率在98%以上,水浸泡谷种48-72小时后在30℃的环境中催芽,种子芽尖破腹率达到95%以上即可播种。
3、精细农家肥盖种,厚度适中均匀。每亩施腐熟的精细农家肥2000-2400kg作盖种肥,肥料将种粒盖严不外露(约1cm厚)有利保温、保湿促使种子养分吸收。
4、通风炼苗,避免伤根烧苗。育秧薄膜厚度用0.04mm,打孔5-8mm,孔距50cm×40cm。秧苗2叶1心时通风降温,通风量逐次由小变大,有利炼苗。
阴天和夜间薄膜保持密闭保温,以防冻害。晴暖天气严格控制膜内温度,不宜超过30℃。膜内温度过高,须加大通风量,于上午9时左右膜内与周围环境温差接近时通风,不可在中午气温高时骤然通风,由于突然改变膜内高温高湿环境,使秧苗水分失去平衡导致死苗。在下午5时左右重新密闭保温。3叶期灌深水揭膜,以早晨内温差小时揭膜。
5、以水护苗,施肥促苗。水肥管理是培育壮秧的主要环节,以水调温,以水护苗,播种后2天,墒沟不进水,排水困难的秧田应及时排水,播种第3天,放水入墒沟保持秧田湿润,但水不能渗墒,避免秧墒土壤含水量重,加之膜内高温造成伤芽,保证谷种有足够的水分扎根生长。揭膜7天后保持水层5cm,施肥促苗,亩施尿素8kg,小秧35天再追施一次送嫁肥。
培育壮秧的方法:
1、温室两段育秧法:用竹片编制70厘米见方的秧盘,上铺塑料薄膜,将催好芽的种子摊在秧盘上,厚度为0.5厘米,放入温室内。室内温度保持在28℃左右,如温度过低,可在室内用煤灶烧水加温。在温室内7天左右,待小苗一叶一心时,炼苗1天便可栽植。
2、地池两段育秧法:在房前和菜园向阳处用肥土与河沙按1∶1的比例拌匀,做成宽130厘米的地池,长度依种子量而定,东西走向,便于采光。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一般70厘米长撒0.5公斤种子,上覆细土,用喷壶喷足水。然后用竹片搭成拱棚架,上覆薄膜即可。晴天将地池两端揭开小口通风,遇阴雨天气气温低时可加温,用一煤灶上烧一水壶,壶嘴上套一塑料管通入地池。该方法加温简单有效,7~8天,小苗一叶一心时即栽。
3、寄栽法:精细平整秧田,按每亩50公斤复合肥一次施入,用腐熟的有机肥、人粪尿更好。反复耙平整地后做成130厘米宽的合式秧田,将温室或地池育出的小苗单株整齐排入秧田。春稻行株距为3厘米×3厘米,麦茬稻行株距为5厘米×5厘米。寄栽后保持畦面湿润无明水,返青后浇薄水,三叶期前每亩施10公斤尿素做断乳肥,移栽前7~8天每亩施10~15公斤尿素做送嫁肥。秧龄35天后便可移栽至本田。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水稻移栽后,一般都会由绿转黄,然后再由黄转绿,这段时间称为返青期。返青期一般为7-10天。如采取措施将返青期缩短到2-3天,就可以达到“一短”促“三早”了。即缩短返青期,促进早生长、早分蘖、早齐穗。这样就能争取多成穗,避开8月低温冷害,夺取高产丰收。缩短稻秧返青期,有5条措施。
1、培育壮秧
农谚说:“秧好一半谷”。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移栽前4-6天追施一次“送嫁肥”促进秧苗萌发新根,这样秧苗素质好,移栽后就能日栽夜长,缩短返青期。追施“送嫁肥”要适时,如果过早,新根萌发生长过长,秧苗过于柔嫩,拔秧时植株损伤重,导致移栽后返青期推迟,施用过迟,移苗尚未吸收,起不到“送嫁”的作用。施肥的数量,一般每亩秧田施尿素2-5千克,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高的可以少施。
2、施足基肥
要使稻秧移栽后返青快,必须施足基肥。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当前生产上普通存在的问题:一是施肥数量不足;二是农家肥施用量少,积制、管理和贮存技术粗放,肥料的质量不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基肥应采取“粗肥打底,精肥面施”的施肥方法,即将农家肥在整田时均匀撒施,犁田时翻埋于耕层,移栽前再用速效性肥料施于土壤表层,满足返青和分蘖初期的需要。
3、重视水皮肥
水皮肥又叫耖耙肥。水稻移栽时,气温、土温低,肥料分解缓慢。为了便于稻苗移栽后早返青,要注意施用水皮肥。在最后一次整田耖耙前,将速效性氮素化肥均匀撒施于田面,及时耖耙,将肥料耖埋于3-6厘米深的表土层内。施肥量一般每亩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氢铵10千克。这样能确保秧苗移栽后及时供肥催青,促进早生快发,壮秆增穗。
4、适龄移栽
要掌握好秧龄,适时移栽。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移栽时已开始幼穗分化,这样超龄秧苗,群众叫“带胎上轿”,移栽后返青很慢,不发苗,因此,要把好稻秧适龄移栽关,确保稻秧能正常生育,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5、及时管理
稻秧移栽初期,秧苗嫩弱,既怕淹深水,又怕断水受旱。这时要实行浅水勤灌,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早返青。移栽后7-10天,追施第一次肥,促进早分蘖。
豌豆在生长过程中起虫,怎么防治效果好?
说起豌豆,想见它初秋青绿的颜色,美丽的花蕊,优雅的纯天然造型,宛如美丽而阔静的仙子,着一身嫩绿,再点缀几许美丽的花,风儿路过也不忍离去。
豌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有着特殊的地位,那时候家里穷,就盼着自家自留地上的豌豆荚成熟。那时候种豌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也从不需要防虫妨害,就是豌豆能吃时候防止我们这些贪嘴的孩子。
而现在人种豌豆,讲究就多起来了,种植时候要考虑行距和株距,田间要有通透性,深秋翻地晾晒,也是为了让土壤在冬天经过严寒、把病虫害最大限度的降低,秋收后地里的秸秆腐叶等要及时清理焚烧,从源头上形成一种意识.,防患于未然。
记得小时候,最爱的还是翠绿的豌豆荚,乘大人不注意,我们就偷偷摸摸钻进地里,找个中间地方坐下,把豌豆荚摘下来,用手捏开豆角,一分为二,然后拜断荚片儿,把里面的一层皮去掉,剩下荚肉,吃的不亦乐乎。
记忆里的豌豆地,大人们把秸秆连同杂草背回家去烧炕点火,基本就不剩多少作物残留,农家肥也是经过反复发酵处理,才在春耕时送进田间地头。人工清理蚜虫,除了及时拔除有病的植株;也可以人工捕杀幼虫。要在地头设置灯光诱杀带翅膀的蛾类,还可以用药物诱杀成虫。科学种植豌豆,也要适当的留一些害虫的天敌,比如青蛙和蚂蚱等。
寄生蜂也可抑制卵及幼虫孵化,用黄或蓝的粘虫纸诱虫,也是一种好的杀虫措施,粘虫纸与植株生长点等高为宜,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要;合理保护青蛙和蚂蚱等,药物制剂可兑水喷洒叶面,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在受害作物叶片有幼虫3~5头时,虫道很小用药物防治效果较佳,可喷雾防治,重防苗期、除了一系列的药物以外,敌敌畏处理土壤并覆膜也能大面积杀死病虫害,科学用药掌握在幼虫3龄前,新药剂与常规药剂适当轮用,抓住幼虫低龄期用药,用除尽或改进型的菊酯类药剂。防治时间选在傍晚,傍晚杀虫效果最好,因为此时光线太暗,害虫也找地方休息了。
现在的豌豆虽然高产,但是从耕种到幼苗到成熟期间,除了化学肥料,一系列的药物也让人对这些餐桌上美味望而怯步,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那些豌豆所吃过的化肥农药,已经渗入植物的躯干骨髓,即使我们用清水洗刷无数次也无济于事,想起童年的豌豆荚,吃的满口留着绿水的龌龊样,那种鲜,那种美,那种踏实感,再也没有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禾苗萎缩病怎么办和禾苗萎缩病怎么办能治好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