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啊

admin22023-05-27

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啊

其实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啊,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我的精神病有所好转怎么办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被送进精神病院还有机会出来吗?
  2. 有些精神病治到死都治不好,为什么还要开精神病院?
  3. 我的一个同学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他觉得在治疗时心理治疗没有用,我该怎么帮助他?
  4. 正常人吃了精神药物后,会怎么样?
  5. 精神分裂症最终结果是什么?

被送进精神病院还有机会出来吗?

谢谢平台邀请。

这个问题很搞笑,谁说被送进精神病院就没有机会出来?难道凡是被送到精神病院的病人都要在里面住一辈子?

人们对精神病人和精神病院存在着太多的误会和误解!

首先,除少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外,大部分的病人都和我们罹患其它疾病一样,在医院诊疗一段时间之后,或无效,或好转,或治愈,然后出院回家;

其次,医院考核有“床位周转率”一项,据我所知,在某些三甲医院,精神科的床位周转率也有要求,多在2--3周之间,也就是说,病人在医院只能住院2--3周后必须出院,不然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床位周转率”,至于病人的症状是否得到控制,那就不得而知了。

怎么能说“被送进精神病院就没有机会出来”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随着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增多,出于“维稳”和社会安定的需要,各级残联多设立了“精神与智力残疾托养中心”,比如我院就挂有“石家庄市新华区精神与智力残疾托养中心”的牌子,专门托养贫困家庭或无直系亲属并有“精神残疾”或“智力残疾”残疾证的病人,这一部分病人残联每人每月补贴200元,由于家庭实际情况,就有可能需要长期住院了。

有些精神病治到死都治不好,为什么还要开精神病院?

有些精神病治到死都治不好,为什么还要开精神病院?

很简单,因为不治疗会更糟糕,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不能治愈的。

精神病院存在的意义:

其实,之所以大家对精神疾病感到恐惧或陌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重视的比较晚。在我记忆中,接触到的最早的精神病人就是小时被大家称作“老疯子”的一个女士,那时候邻居们都说:这个病治不好,所以从一开始就放弃了。

可能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导致一些患病家庭选择将患者隐藏在家中。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病人病情继续发展,惹出大麻烦;二,即便是某些患者没有攻击倾向,但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所以在此我们需要明白,有些疾病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才导致没办法治好的。即使是一直被我们视为最糟糕的精神分裂症,经治疗后也还有15%-20%的个体恢复良好。

当然,确实有一些人群,属于难治性疾病,经过多种治疗方式,请教多名医生指导,最终都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即便这样,就应该放弃治疗吗?对于这类患者,即使没办法治愈,但至少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病情。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人不但对于自身,对于患病家庭乃至社会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些自伤、自杀的,或者冲动攻击他人的,甚至纵火的。这些人群一旦失去药物控制,随时会出现破坏性行为。这种情况,依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必须住院治疗,所以,精神病院的存在没有必要吗?

哪些常见的精神疾病容易被治愈?

其实,精神病人治不好这只是非专业人士的看法。在精神科,有很多精神疾病,本身就是可以被治愈的,甚至有些疾病,本身就属于间断性病程,甚至有“自愈”的可能。当然,能否自愈还是要看疾病的严重程度而言的,当疾病达到严重程度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常听到的精神疾病中,如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癔症(又叫分离转换性障碍)、神经衰弱等,都是可以被治愈的,而且恢复后大多不影响正常生活。相比之下,老年痴呆、某些器质性精神障碍、孤独症,这些疾病属于不可逆性疾病,患病后治愈机会比较渺茫,当然,精神分裂症也属于治愈率比较低的一种疾病,但至少大多数个体服药后能够将临床症状控制到最低。

综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精神疾病有必要及时治疗,换句话说,当然精神病医院也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且,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转变,随着国家对于精神病人越来越重视,现在各地区的精神病医院或精神科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面积被开展。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我的一个同学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他觉得在治疗时心理治疗没有用,我该怎么帮助他?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需要根据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案,一般确诊后医生会建议吃情绪稳定剂,目前常见的有丙戊酸钠和碳酸锂,必要时还需要联用一些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有喹硫平或者奥氮平。

相对其他精神科疾病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的自限性,有的人可能不吃药也会好转,但是易复发,季节转换时比较明显。相对来说治疗预后算好的。所以也建议病情相对稳定的时候进行一些心理治疗,帮助自己了解这个疾病,减少复发几率。心理治疗为辅,药物治疗为主!

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病情有波动时可以在旁提醒加减药物,督促服药,这点很重要。因为一般服药时间长,真的容易忘记。朋友的关心也会让患者不那么自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加油!!!

正常人吃了精神药物后,会怎么样?

精神药物中毒在急诊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多为精神病人在消极情绪支配下,用以自杀、或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吞服大量药物,少数为正常人不小心误服所引起

精神药物的分类

自从1952年,第一个精神药物氯丙嗪被发现和应用以来,精神药物治疗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此后,各种精神药物不断涌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帮助。

精神药物根据其主要的治疗作用可分为:

抗精神病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而

治疗精神分裂症

抗抑郁药

:通过提高中枢神经治疗各种抑郁状态,但

对正常人的情绪没有提升作用

心境稳定剂

:也称抗躁狂药,治疗躁狂状态和双相情感障碍;

抗焦虑药

:治疗各种焦虑、紧张状态,大多数同时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认知改善药

:包括精神激活药和改善记忆药,

精神激活药可以提高注意力

,主要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改善记忆药可以改善记忆力

,延缓疾病进展,主要用于治疗老年痴呆。

一起误服精神药物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前年暑假的一个下午,两名小女孩(分别7岁和8岁)突然出现全身无力、说话不清、走路不稳呈醉酒样,继而进入昏迷状态,疑似食物中毒并送往我们急诊科抢救。

医院立即给予洗胃、催吐并给予抗毒素和促进代谢药物的治疗措施。

经询问家属得知,其中一名7岁女孩曾偷食其父亲在卫生院开的银翘解毒片(绿色糖衣包装),并在其家中检查药片时,发现放在一起的阿普唑伦片(白色)和盐酸氯米帕明片(黄色)

询问其父亲,告知因近期神经衰弱、心情烦躁、睡眠差于附近精神病院开的药,有间断性服用,具体剩余多少不知道。

阿普唑伦、盐酸氯米帕明均为精神病专用药品,其副作用主要有嗜睡、头昏、乏力、震颤,大剂量食用可出现幻觉、昏迷、呼吸抑制等

诊断:误服精神药物中毒

正常人吃了大量精神药物后,会怎么样?

(1)呼吸停止:此时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或侧卧位,防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2)昏迷:我遇到一个病人一直吃氯硝西泮(安眠药的一种),最近病情反复,心烦,吃了氯硝西泮100片左右,后去综合医院抢救,睡了三天。

(3)癫痫发作:及时发现发作先兆,备好牙垫、舌钳、开口l器等物品。抽搐发作时,守护在旁,直至病人清醒,注意有无窒息。

(4)顽固性低血压:前几天夜班19:30左右护士告知:某病人可能误服了6粒氯氮平,血压只有70~80/50~60mmHg,逐渐发现患者瞳孔缩小约1.5mm左右,对光反射迟钝,意识模糊,呼之不应,鼻腔及口腔开始出现分泌物。

精神分裂症最终结果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最终结果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特征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总体来说,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牵扯的因素很多,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起病的形式急骤、病程短、有诱发因素、无家族史、首次发病、以阳性症状为主、对治疗依从性高、有家庭和社会支持等。该病长期结局难以预测,但每次复发都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病程的变化在疾病的前5年最大,然后进入一个相对的平台期。近半数患者在平均6年的随访期间会有明显的改善。如预后良好,患者有望回归社会,让患者在疾病限制下仍能够过上满意、充满希望的生活。如预后不良,随着病程的进展,阳性精神症状会变得缓和,而阴性或缺陷症状会愈发严重,包括: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等。

另外,20%~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自杀企图。新近的荟萃分析认为,最终死于自杀者约为5%,但自杀行为多发生在疾病早期。

本内容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李光英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