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病怎么办(生姜水涝怎么办)

admin22023-05-27

姜水病怎么办(生姜水涝怎么办)

大家好,关于姜水病怎么办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生姜水涝怎么办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生姜病害如何防治?
  2. 大姜根腐病解决方案有哪些?
  3. 生姜姜瘟病发病原因是什么?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4. 生姜遇洪涝怎么办?
  5. 生姜瘟病很难根除,如何提早发现生姜瘟病?

生姜病害如何防治?

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各种炒菜都离不开调料,知道生姜是调味品却不知道生姜生长过程都遭遇什么?整个生长过程序到圆满进入人们餐桌,它是食药多用蔬菜,它具有芳香辛辣风味,是我们最喜欢用这种生姜佐料,生姜可以做成姜片,姜油等食品。现在生姜在市场上竟争很强,人们都想种植出最好的生姜给满足市场许求,产量高品质优的生姜,应该怎样防治生姜的病害与管理呢?

首先来说生姜常见病害有;姜腐烂病,姜斑点病,炭疽病,害虫有姜螟,小地老虎,异形眼草蚊,姜弄蝶等。

一,生姜炭疽病防治

①,生姜的炭疽病危害生姜的产量,但是不致力于对生姜毁灭性损失。虽然细小常常被姜农们忽视。发生原因是连作重茬,植株旺盛温度偏高,过度施用氮肥种植密通风不良所导致的,多年重茬阴雨不断后放晴,气湿升高发病严重。

②,每年都在8月份病害高峰期。发病症状侵蚀叶片下部分产生病斑,形状褐色小斑点但斑点不规则,许多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严重叶片下垂但是这保持绿叶,注意是在炭疽病发病初期是生姜施肥高峰期,用肥量大会出现烧伤现象,施肥造成危害虽然也呈红褐色,但是它的上面没有斑点,适当追肥几天后回复。

③,防治:播种移栽前或是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选用抗病品种排水灌方便的田块,达到雨停无积水,及时清理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理烂叶带出田外烧毁掉,必要时可用药物喷洒。

二,生姜的白星病

①,白星病就是生姜斑点病,是生姜主要病害之一,它危害姜的叶片特别是新生嫩芽,发病原因雨水过多,8月份是病害高峰,也是生姜旺盛生长期,潮湿过度极易引发此病。开始斑点微小不引人注意,等病害后期引起叶破裂,严重影响生姜产量。

②,主要症状危害植株上部新生叶片,开始症状浅黄色小斑点然后成黄白色形状,全叶星星点点,斑点多时可使全叶枯死,后期象针头大小形状小黑粒点,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降低湿度清除烂根烂叶并烧毁。适当增加施磷,钾肥及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

③,防治:及时清理生姜烂叶乱杂物,与非本作物实行3行生轮作,育苗移栽后用药喷施除虫灭菌剂,选择良好地种植,排水方便降低田间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害。

三,生姜眼斑病

①,眼斑病就是眼点病,在生姜顶部常有发生应结合炭疽病,白星病等叶部要及时防治,温湿条件发生病害地洼肥料不足,特别是是钾肥不足,发病时严重,管理松懈,植株生长发育不好,病害更加厉害。

②,危害症状是主要生姜叶片,发病后叶面先出现点状病斑,灰白或浅黄色,发病时四周晕环不明显。因为是潮湿度大,严重时叶片病斑连成片,造成病株枯黄而萎缩减产。

③,防治办法就是移栽前后,及时清理田园,不要重茬。施有机增施磷,钾肥适当嘻施叶面肥,增加植株抗病性减少危害,浇水放便田块达到雨停无积水,及早清除田园间有害杂草烂叶什么的,防治害虫害趁机侵入。也可以药物放治,切记使用药用时一定按说明书使用。

四,生姜的根结线虫病

①,生姜根结线虫病称癞皮病,姜疥皮病发生是多年重茬种植面积扩大,呈现严重病害大面积扩大蔓延,个别地区己成了生姜瘟病第二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高质量,各种原因导致病害发生,以为病害不严重喷洒农药就行,等到姜瘟来临时,就傻眼了不知道这害病从那来的,主要是预防不位导致大片害病蔓延,它的传播途径是,低盐分中性沙壤土,最适于线虫活动,还有重茬严重施用钾肥过高,生姜癞皮病发生率特别普遍,

②,危害症状是由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在田间呈圆心辐射状,成片发生严重到整块姜地,发病时根茎均有大小不同瘤状根结,根茎颜色发暗,表面呈皱表皮严重时出现疣裂。以后逐渐变呈疹状破裂,腐烂。由于根部受害吸收能力受限制,生长慢叶变小变黄根稀少,但植株很少死掉。幼虫多从根部侵入使侵害部位形成根结,严重危害生姜生长。

③,防治办法用无病虫种姜,深翻耕地土壤用石灰粉与草木灰,还可以用溴甲烷等药剂在种植前深15厘米耕层中,施药前保持土壤湿度,以提高药剂的熏蒸效果。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液5百毫升拌25千克细沙土,均匀撒施在种子沟内防治效果可达99%,特效期达到两个月,还可以用化学防治按说明比对。

五,生姜的软腐病

①,生姜软腐病又称根腐病,绵腐病,真菌性软腐病。是生姜的一种重要害病,主要为害茎通常日暖夜淳低洼积水,土壤含水量高土质黏重,等等都会引起该病发生;种姜带有病状和重茬严重的可能发生害病。

②,生姜危害发病初期出现黄色褐斑,病发时生姜软腐很快向上发展,导致上部茎叶出现萎凋后枯死,地下茎块受染呈软腐状,失去食用价值。一般结群出现叶片尖端后曼延整个叶片,导致整株发黄倒伏,根茎腐烂散发出臭味,细菌出现黏液,严重导致产品质量。

③,防治措施种植生姜前翻地,晒地施农家肥腐熟配合磷肥,农家肥发酵后使用,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残病乱叶,防止病害传播,

防治病虫害首先要从种子,地块,土壤,施肥,灌溉,到管理都要细耕细作,保护每一棵菜苗都能旺盛生长,达到高产高质量的生姜。

大姜根腐病解决方案有哪些?

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大姜根腐病?故名思义,就是大姜根部腐烂的病情,对种植大姜的农户来说,这种病,是目前造成大姜减产、甚至绝产的首要病害。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大姜根腐病到底是怎么来的?知道了这种病情的严重性,那么,我们来探讨下这种病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少人认为,生姜的这种病来源相当复杂,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传播渠道,在生姜成长的各种环节,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情。这话确实没错,但是,再复杂的事情,只要我们深入钻研、认真分析,总能找到病源的各种内在联系,各种研究表明,大姜的这种根腐病,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种:

1、姜种本身带菌引起的;

2、土壤本身存在有相应的菌群;

3、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周围环境引起的;

最后,根据病情的来源和传播渠道,如何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呢?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想远离大姜根腐病,对症预防和对症下药,永远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说说各个阶段的预防方法和死棵的处理办法:

预防姜种本身带菌的办法:

1、催芽前,对姜种认真仔细筛选,查看姜种内部是否有被感染的情况;

2、使用噻霉酮+中生菌素+芸苔素内酯进行浸种杀菌,做好第一道杀菌关;

预防土壤本身存在有相应菌群的办法:

1、翻地前,可以一亩地冲施2袋萎控,进行土壤消毒预防;

2、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注意,一定是腐熟的粪肥。

预防高温高湿不稳定环境的办法:

1、尽可能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

2、尽可能在大姜拱棚放气,以减少棚内高温对大姜嫩芽的熏蒸;

3、尽可能在棚上应用遮阳网,避免中午阳光对姜芽的灼伤;

4、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

之所以将各个阶段的预防方法,作重点讲述,是因为想告诉大家:天下万事万物的生死运行规律,预防永远比治疗要重要。

好了,下面说说,一旦发现大姜根腐病,该怎么处理:

1、干脆利落,拔除死棵,空穴洒填生石灰,填新土封实;

2、全地块冲施硫酸铜钙或根病绝杀1000克,可复配甲托1000克;

3、补充有益菌,冲施沃地菌宝1-2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生姜姜瘟病发病原因是什么?生姜姜瘟病如何防治?

姜姜佝偻病主要危害根茎,其中大多数首先发生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的上部。患病部位水样,黄棕色,失去光泽,软化和腐烂。只留下外皮。腐烂的组织变成白色粘稠的汁液,带有难闻的气味。

生姜茎的受影响部分是深紫色,然后变成黄棕色,内部组织变成棕色和腐烂。在腐烂的过程中,根茎失去其吸水功能,茎的上部叶和叶出现黄化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枯萎和卷曲,叶子颜色从黄色变为棕色,最后茎干死亡。

生姜姜佝偻病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少60%~80%,甚至丢失。因此,种子网络已经梳理了生姜佝偻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以下是网友参考的详细清单。

姜姜佝偻病的原因:

原因1,生姜细菌传播:

病原体感染的主要来源是生病病原菌,土壤,肥料,水不携带,生姜品种是前一年散发病的幼苗,用福尔马林浸泡消毒,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测试表明,新姜区严格控制生姜细菌是非常重要的。

原因2:带有细菌的田地重量很重:

生姜病及周围地块均为患病地,生姜连作,造成生姜螨早发生,严重破坏,发病率在50%以上。在今年的第一年,发生了一种疾病,这也影响了全年多个地块的发生率。

特别是,重病田的大部分病株,病株和腐烂的姜片被扔进田地和周围的田地,雨季病原体流入周围和低洼的田地,导致疾病再次复发年。可以看出,姜区土壤中的病原体和病变体是重要的感染源之一。

原因3:疾病通过肥料和灌溉水传播:

被病害残留物污染的肥料,如粪肥和未发酵的堆肥,以及未受精的粪便和其他粪便,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疾病。在高地块的上游,疾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块,引起疾病,疾病将迅速蔓延和蔓延。

经过调查,发现病房内的病原体可以随着水流而扩散。洪水灌溉和串灌是加速疫情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当田间存在散发性疾病时,灌溉后会出现病株。这是病原体。再次感染水的结果。

因此,一旦江田发现中央病株,应采用浅水沟灌或浇水,避免洪水灌溉和串灌。同时使用无病原体的清洁水,如井水,河水等。

原因4,受温度影响:

除病原体外,影响姜堰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姜堰病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28-30°C。现场观察,日温度在20~30℃以上,最适温度为28-35℃。生姜螨发病初期,从6月底到7月初,繁盛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中下旬逐渐停止。由于2003年7月20日至9月高温持续40天以上,高温天气温度高于35℃,病情迅速,病情严重。

温度可直接影响疾病流行速度,增加细菌温度,延长潜伏期,缩短潜伏期,增加再感染次数。根据系统调查,从植物发病到死亡,温度达到20至25°C需要15至18天,从温度高于35℃开始到死亡需要6至8天。C。

原因5:受降雨和湿度的影响:

降雨将直接影响生姜佝偻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气象资料和实际发生情况的综合分析:2003年5月上半月至9月底,整个生长季节生姜日平均温度在20°C以上,基本符合对疾病的温度要求。因此,这种疾病迟早会发生,具体取决于6月至7月的降雨量和降雨量与晴天的比例;疾病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疾病开始时的降雨量和疾病高峰期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原因6,由生姜品种引起:

通过对比试验,各品种对生姜爆发病的耐药性不明显。从田间引进七个品种的舒城黄姜,金寨姜,千山猴姜,江西兴国姜,浙江五指烟姜,山东大江和山东莱芜小江,品种对铜陵白姜有抗性(比较)。病理现场试验。结果所有品种均为散发品,无显着差异。品种间的抗病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因7,其他因素的发生率:

例如,田间有许多害虫,它们会破坏根茎并引起昆虫伤口,这些昆虫伤口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并且还有加剧疾病的趋势。

还有从姜农中剥姜的习惯,这会增加机械伤口并有利于细菌的感染。根据调查结果,生姜剥离的早期发病时间为7~10天,发病率为46.7%,非脱皮生姜的发病率为21.5%,生姜剥皮比非生姜剥皮严重。-生姜。

姜堰病防治方法:

方法1:执行轮换:

轮作是解决土壤细菌的重要措施之一。旋转必须超过4年,水和干旱旋转的效果更好。前锄适用于新洼或稻田,选择干燥度高,排水良好的地块。酸性土壤撒上石灰100-150kg/667平方米,或50%dikesone1000倍液体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方法2:选择一个好的姜种:

建立无菌播种基地,培育无菌生姜,收集单一收集品,储存在一个柜子里,用40%福尔马林熏蒸储存生姜。选择无病姜种。每年9月底,进行实地观察,以选择绝对没有病原体感染,包括周围和上游高洼地区的田地,没有病株。方法3:对生姜种类进行消毒:

在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溶液对生姜进行消毒。在无病害领域,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因此,将其浸入40%福尔马林100倍溶液中30分钟,然后窒息3至6小时(小时)。

方法4:用清水浇水并施用无污染肥料:

没有被细菌污染的水,山泉和河水被浇灌,并且不需要沟槽水流过病态的田地。在中央病株出现后,最好停止大水的灌溉和串灌,并进行灌溉,浅水沟灌或浇灌。施用净肥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江天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分解,然后储存在高温灭菌系统中。漂白粉可用于肥料和水的消毒。

在基肥中,施用磷钾肥可以增加生姜的抗逆性。在冬季,土壤应深耕,土壤应冷冻和成熟,生熟和成熟等措施可以缓解疾病。

方法5:及时根除姜痰菌株:

中心病株的发掘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危害。关键是要及时,彻底,彻底和干净地消除它。中心病害植物(包括相邻的健康植物)的挖掘也应该被挖掘出来,带出田地并深埋。同时,在病变腔内施用5%漂白粉或新鲜生石灰,或湿润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

方法六,使用化学控制:

在6月底至7月初的高温,高湿,雨季,生姜佝偻病进入发病阶段,有可能爆发灾害。有必要经常访问该领域。一旦检测到散发性疾病,就在疾病开始时施用整个视野。通过田间试验,理想的药剂可选择50%灭菌,70%根腐,20%快速补充,50%迪克森,3%克,73%可杀灭细菌等。无公害蔬菜盆栽根系控制。

生姜遇洪涝怎么办?

自然灾害需要计划防范,首先要做好排涝,田间排水沟要修挖,防止雨水冲击的垃圾阻碍水流。如果地势太洼陷,就需集中排水到低处,用水泵将水抽出。及时排水,一般不能超过6个小时。抓紧时间用清水浇一遍,最好是能随水冲施一次铜制剂

种植生姜,首先我们要知道它适宜的环境。生姜是喜欢阴润的气候,它的适合生长温度大约在27度左右,在低于15度的时候它就会长得很慢。生姜非常喜欢阴凉的气候,而不能忍受强光的照射,假如在太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它进行遮阳。在生姜的生长期,我们要保证土壤里的水分非常的充足,但是生姜又比较不抗水涝,因为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它的排水,因为身上的根不发达,所以要选择比较疏松和肥沃的土壤,还有就是排气性要特别的好

生姜瘟病很难根除,如何提早发现生姜瘟病?

题主说的很好,生姜的姜瘟病很难根除,那么,如何提早发现生姜的姜瘟病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了解什么是姜瘟病

姜瘟属细菌性病害,其致病菌是青枯假单胞杆菌,此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细菌病害,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一些气候温暖地区,可以侵染44个科的400多种植物,蔬菜作物主要除了危害生姜外,还危害辣椒、番茄、茄子、烟草、马铃薯等。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生姜的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青枯病、软脚病,是生姜种植过程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该病轻则损失10~20%,重则损失过半甚至绝收。姜瘟病非常难治,因此重点在于提早预防、发现和控制。

姜瘟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叶片也可染病。根茎(种姜和子姜)最初表面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并失去光泽。随着病情的加重,内部组织颜色逐步加深,软化腐烂后手压病部有污白色汁液溢出,且有臭味,最后只剩下皮壳。地上茎染病,植株近地基部分发病时呈暗紫色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如不及时拔除,几天就会腐烂倒伏,挤压病茎横切面有白色混浊发臭菌液流出。叶片染病,叶色淡黄,边缘卷曲并逐渐萎焉,叶缘反卷下垂,2~3天后叶片由下至上表现出叶缘和叶尖发黄,以后逐渐干枯。姜瘟病发病期可以长达90~120天。

二是认真观察种姜是否带病

种姜是传播姜瘟病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采购种姜时,应注意选择无病无伤,生长健壮的姜块作为种姜。患有姜瘟病的姜种外观很像开水煮过一样,呈水浸状;其次是掰开姜种,可以看见髓中心为黑褐色,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正常的姜种髓部和其它肉质色泽没有任何不一致。姜瘟病的后期要发臭,用手可挤出米汤一样的菌浓。采购姜种时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造成损失。如果采购数量大,种植者应亲自前往姜种生产地查看,选择叶色正常,生长一致,产量较高,没有姜瘟病的种姜田作为采购点,并现场监督收挖。收挖后要再次查看姜种是否有姜瘟病,然后将姜种运回,自行贮藏。如果采购数量较少,应委托有相应经验的商贩采购,在交接时仔细观察姜种的外观和内质,选择无病姜种,不可疏忽大意。

三是特别注意夏季雨后的田间情况

姜瘟病的发生流行与温度和降雨有密切关系,掌握此规律有利于姜瘟病的提早发现和控制。姜瘟病在日平均气温16℃以下时较少发生,20℃左右时开始发生,最适气温在25~30℃,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是病害迅速发生流行阶段。

水是姜瘟病传播的主要介质,降雨的时期和雨量对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有直接关系。降雨越早,雨量越大,姜瘟病发生则越早越严重。在夏季每次降大雨后一周左右,就可能出现一次发病高峰,且雨后气温越高,姜瘟病的蔓延就越快。

生姜在田间遭遇姜瘟病为害后,可作为侵染源对周围的生姜植株通过水的流动及株间接触等方式进行再传播。在夏季姜瘟病高发期,姜植株感染姜瘟病到发病一般只需要6~8天。种植者应随时在田间查看,发现有姜瘟病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防止病情扩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